姜宁满腹疑惑地回到屋里,等待着东西出来,发现草坡上已经摆了很多七零八落的家具部件——

    ……她咋拆的。

    姜瑶瑶鬓角滴汗,一双眼睛格外专注动人。灵巧的手指在木件中腾挪、抠挖,转眼间倒腾出一只火柴棒大小的榫子。姜宁目瞪口呆地看着,听她很自然地道:“锤子给我。要我说,还是老东西巧,一个钉子也不用,就能用榫卯给连起来。”

    姜宁不曾记得教过姜瑶瑶榫卯,也从来不知道她对这些感兴趣。

    姜瑶瑶用锤子在两块木头上敲了敲,又拼起来。姜宁认出,这一块是桌子腿,一块是板凳面。

    女儿用葱管一般白嫩的指着两块木头联合的地方:“姜宁,这叫粽角榫,得这么扣上,”手指熟练地在关跷处用力一按一合,木头立马被咬紧了,“原来那拼的方式不对,看起来多别扭?现在这样,才是原样的一套。”

    忙活了一小会儿,姜宁帮着姜瑶瑶拼出一把官帽椅来。

    姜瑶瑶很是满意地拍拍手,站起身说:“你看这样顺眼儿多了吧。原先根本不像话。我估计,这些家具最先让人发现的时候就是散架的,那人也不懂,硬生生拼出一堆四不像。”

    姜宁挠挠脑袋:“是这样吗?所以,这些床榻啊、贵妃榻啊,都是拼得不太对?”

    姜瑶瑶冲着他点点头:“孺子可教也。明式家具规矩得很,非常在乎形制。表面上你卸了胳膊腿儿,换到别的家具上,看着可能差不多。实际上,差一毫米,韵味都变了。”

    这条知识,姜宁倒是知道。但想到那句“孺子可教”,他依旧觉得牙疼,女儿今天这样也太不正常了:“我觉得你这拼出来的,也不是真明黄。”

    姜瑶瑶:“为何?”

    姜宁:“如果是这样的话,故宫博物院的胡老师……”

    姜瑶瑶打断他:“胡老师个屁。他能有我懂?”

    姜宁心道:……他真比你懂。

    但姜宁也不想再反对了。他认定女儿今天受了刺激,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,恐怕会更蹬鼻子上脸。

    只见姜瑶瑶又从姜宁手中拿过一只铅笔,又蹲下身,在剩下的家具部件上一个个画编号:“我太忙了,我得先走了,不能一个个给你拆啊拼啊的。姜宁,你照着我标的号码拆解拼凑。弄完了给我发那个什么微信,让我康康。”

    姜宁:“什么康……然后呢?”

    姜瑶瑶:“然后就喊你那故宫博物院的胡老头子再来看啊,要真有本事的话,他能认出来这批货。”

    姜宁:“认不出来呢?”肯定认不出来啊,我们道行这么浅,哪是能让你随便拼拼就改口的。

    一道声音斩钉截铁:“认不出来,就是他道行太浅。找个道行深的,总也能认出来。”她神情冷峻,脸若结霜。

    姜宁一肚子郁闷,心想就是这堆破家具,弄得老婆被撞了,女儿也不正常了,还是一把火烧掉它们得了。